子规
曹伯启〔元代〕
蜀魄曾为古帝王,千声万血送年芳。
贪夫倦听空低首,远客初闻已断肠。
锦水春残花似雨,楚天梦觉月如霜。
催归催得谁归去,唯有东郊农事忙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蜀主杜宇的魂魄化为啼血的杜鹃鸟,年年啼鸣,声声沥血。
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,还是第一次听到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,无不低眉惆怅、寸断肝肠。
春已残,花飘零。春景黯然失色,乱红如雨;春夜难寐,举头望月只见清光如霜。
声声啼鸣不断催促人们,但又有谁能归去呢?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。
注释
蜀魄:指杜鹃。相传蜀主名杜宇,号望帝 ,死化为鹃。春月昼夜悲鸣, 蜀人闻之,曰:“我望帝魂也。”故称。
贪夫:指客居他乡之人。
远客:指客居他乡之人。
简析
《子规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此诗以蜀魄的悲鸣开篇,暗喻古帝王的哀怨,造出一种凄婉哀愁的氛围。诗中“千声万血”形象地描绘了杜鹃啼血的传说,寄托深沉的哀思。贪夫与远客的不同反应,展现出人对于哀愁的不同承受力;颈联中以锦水春残、楚天梦觉的自然景象,进一步渲染了哀愁与孤寂;尾联以杜鹃的“催归”声反衬出东郊农事的繁忙,暗含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。全诗情感深沉,意境悠远,富有哲理意味。
曹伯启
曹伯启(1255—1333)元文学家。字士开。砀山(今属安徽)人。元世祖至元中,荐除冀州教授,累迁集贤侍读学士,进御史台侍御史,出浙西廉访使。泰定初以年老告退。天历初,起任淮东廉访使,拜陕酉诸道行台御史中丞,辞疾不起。赠河南行省左丞,谥文贞。性庄肃,奉身清约。著有《曹文贞公诗集》(一名《汉泉漫稿》)十卷。生平事迹见《曹文贞公诗集》附录曹鉴《溢文贞公神道碑铭》、《元史》卷一七六。 440篇诗文 4条名句
正宫·叨叨令
邓玉宾〔元代〕
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;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。为儿女使尽些拖刀计,为家私费尽些担山力。你省的也么哥,你省的也么哥,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?
明肃楼记
赵孟頫〔元代〕
至元十六年,诏立后卫亲军都督指挥司,设使副签事统选兵万人。车驾所至,常从营白鹰口既成,官有廨、士有舍、糗粮有仓、金皷有楼、器械有局、交易有市。凡军中之政毕举,营南迫信安河,西临滹沱白沟,东与郡城蛤蜊港接。越六年当至元廿一年秋,大霖雨,明年秋又雨。群川漫流,营居水中,士马告病。枢密院以闻,得旨移稍西,于是重作圆营,去卑就高,舍危即安,众心胥悦。不日成之,士强马蕃视昔为雄,由是开屯田千顷,用其农隙以讲武事,无坐食仓廪之弊,而有古者寓兵于农之遗意焉。中营为楼,凡数十楹,悬金鼓以警视听,雄伟壮丽,去地百尺,凭高望远,可尽数十百里之外。岁时,椎牛酾酒,高会飨士,三令而五申之。坐、作、进、退,无不如法。自卫帅以下咸请名斯楼而记之。仆闻之古人有言曰:兵政贵明,军令贵肃。舍明与肃非政令之善者。乃名之曰明肃,而求集贤侍讲学士宋公大书以扁,其颜方今天子圣明。四海之内晏然无桴皷之警,宿卫之士皆安生乐业。足其器械,足其衣食。春秋,属櫜鞬,简车马,从乘舆巡幸总轸,出入神旗豹尾之间,示不忘武备而已,而诸公能无事之时,勤于军政如此,其所谓暇且整者耶,夫君子闻鼓鼙之声,则思将帅之臣,况入其营垒登斯楼见其行事者乎。可以知一时将帅之贤矣,抑又闻之古之谋帅者,以说礼乐敦诗书为贤,诗书礼乐疑若于将帅邈然不相及,然欲使士卒皆有尊君亲上之心,非是四者其孰与?于此故,因记斯楼之成而併书之,以为诸君勉。吴兴赵孟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