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酹江月·淮城感兴

张绍文 张绍文〔宋代〕

举杯呼月,问神京何在,淮山隐隐。抚剑频看勋业事,惟有孤忠挺挺。宫阙腥膻,衣冠沦没,天地凭谁整。一枰棋坏,救时著数宜紧。
虽是幕府文书,玉关烽火,暂送平安信。满地干戈犹未戢,毕竟中原谁定。便欲凌空,飘然直上,拂拭山河影。倚风长啸,夜深霜露凄冷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举起酒杯,呼问明月,故都汴京如今在何处?月色朦胧,唯见淮山影影幢幢。我按剑频频相看,胸中激荡着建立功勋的豪情,然而空怀一腔抱负,徒有忠心耿耿。皇室宫殿充斥着腥膻之气,京城的衣冠文物也已荡然无存。中原失地,依靠谁去收复重整?国家大事犹如弈棋,棋成劣势,应付的策略招数更要小心谨慎。
虽然前方传来通报战事的文书,玉关的烽火不息,暂时说时局平静。满地战火烟尘尚未平息,沦陷的中原谁能平定?一想到此,我真想立刻驾雾腾云,上天驱除笼罩山河的阴影。我心中不平高呼长啸,夜色沉沉,寒风阵阵,霜重露冷。

注释
酹(lèi)江月:词牌名,即“念奴娇”。以苏轼《念奴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《酹江月》即《念奴娇》,音节高亢满怀激情,适宜抒写豪迈悲壮和惆怅的感情。

  围绕重整河山的政治抱负,开篇三个问句,落笔不凡。作者举杯高声问高悬的明月,“神京何在?”问月的举动本身已充分表现了作者无人倾诉的压抑的心情,神京指北宋故都汴京,自徽、钦被俘死在异域之后,多年来和战纷纭,至今仍是故土久违。在高问“神京何在”这种高亢激昂的句子之后接上“淮山隐隐”,凄凉迷惘之情,深寓于凄迷之景。“抚剑频看勋业事,惟有孤忠挺挺”。用“频看”与“惟有”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及作者的急迫心情。词的第一小段就表现出了语气急促和词意的起伏跌宕,自汴京失守后中原故土衣冠文物荡然无存,面对占领者肆意抢夺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考《全宋词》将张绍文词编在朱埴之后,朱埴乃宝祐四年(1256)第一甲第十六人,则此时距宋室南渡已有百年。端平元年(1234)蒙古灭金后,矛头转向南宋。淮水是当时对峙的前线,作者在淮水边的城市目睹南宋朝廷文恬武嬉,在积弱中坐销岁月,遥想久未收复的中原,不禁感慨系之,写下了这首词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夏承焘,唐圭璋,缪钺,叶嘉莹等撰写. 宋词鉴赏辞典 5[M]. 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 2017:1923-1925.
2、 王步高主编. 爱国诗词鉴赏辞典[M]. 南京:南京大学出版社, 1992:505-507.

简析

  《酹江月·淮城感兴》是南宋词人张绍文创作的一首词。作者来到淮河岸边的一座小城,登高北望,痛感故都沦没,中原未复,不禁悲愤满怀。他认为虽然边关暂时平静无事,但战争并未结束,失地尚待收复,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感到不满,又对自己壮志难展感到不平。全词以设问句提出问题,以生动的比喻阐明问题,以回旋往复的曲调表达感情,词意扬抑交替,加强了艺术感染力。

张绍文

张绍文

张绍文(生卒年不详)字庶成,润州(今江苏镇江)人。张榘之子。《江湖后集》卷一四载其词四首。 24篇诗文  9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蝶恋花·离别

苏轼 苏轼〔宋代〕

春事阑珊芳草歇。客里风光,又过清明节。小院黄昏人忆别。落红处处闻啼鴂。
咫尺江山分楚越。目断魂销,应是音尘绝。梦破五更心欲折。角声吹落梅花月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劝金船·无情流水多情客

苏轼 苏轼〔宋代〕

无情流水多情客,劝我如曾识。杯行到手休辞却,这公道难得。曲水池上,小字更书年月。还对茂林修竹,似永和节。
纤纤素手如霜雪,笑把秋花插。尊前莫怪歌声咽,又还是轻别。此去翱翔,遍赏玉堂金阙。欲问再来何岁,应有华发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秋日偶成

程颢 程颢〔宋代〕

闲来无事不从容,睡觉东窗日已红。
万物静观皆自得,四时佳兴与人同。
道通天地有形外,思入风云变态中。
富贵不淫贫贱乐,男儿到此是豪雄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